大年初一的阳光刚爬过素味斋的青砖院墙,邢成义就踩着梯子往门楣上挂新剪的红福字,福字边角被晨风吹得卷起来,像只振翅的红蝴蝶。苏清沅蹲在院角浇那盆腊梅,昨儿守岁时忘了搬进屋,花瓣上凝着层薄霜,她用指尖轻轻拂过,霜花化成细水珠,顺着花瓣往下滚,像给梅枝系了串水晶链。
“清沅,把那套新茶具摆出来,”陈露从灶房探出头,白瓷碗沿沾着点面粉,是刚蒸完桂花糕蹭的,“叶总廖总说今儿来,咱用那套带云纹的,看着精神。”徐涛正用细砂纸打磨院里的石桌,石桌边缘有个小豁口,是昨儿年夜饭时被酒壶磕的,他磨得专注,额角渗出汗珠,在晨光里亮闪闪的。
李萌萌趴在廊下的长凳上画年画,画里的素味斋飘着蒸汽,几个戴红围巾的年轻人举着茶杯笑,她正给每个人的嘴角添笑意,笔尖在纸上顿了顿,突然抬头喊:“王店长,叶总要是来,会给红包不?我姐说城里老板过年都发红包。”王店长正翻箱倒柜找茶叶,听见这话从柜里探出头,手里攥着包碧螺春:“肯定给,叶总去年给门口修鞋的张师傅都塞了红包呢。”
话音刚落,院门口就传来电动车的刹车声,叶总穿着件藏青色羽绒服,拉链没拉严,露出里面红毛衣的领口,廖总跟在后面,手里拎着个描金的红布包,包角绣着“吉祥”二字。“给大伙儿拜年喽!”叶总嗓门洪亮,震得檐下的灯笼晃了晃,金穗子扫过邢成义刚挂好的福字,“闻着香味就来了,陈露又做啥好吃的?”
陈露赶紧往灶房跑,手里还攥着块没蒸的桂花糕面团:“蒸了您爱吃的桂花糕,还熬了杏仁茶,廖总上次说喜欢甜口的,我多放了两勺冰糖。”廖总把红布包往桌上放,包沉甸甸的,放在蓝印花布桌布上,像落了朵红牡丹:“别忙乎了,我们就是来看看,听说你们年三十忙到后半夜,特意来道声辛苦。”
叶总往炉边坐,目光扫过每个人:邢成义的棉鞋沾着泥,鞋帮上还别着半截没用完的红绸;苏清沅的马尾辫歪了,发绳是根红毛线,大概是临时找的;徐涛的袖口磨出了毛边,却洗得发白;李萌萌的鼻尖冻得通红,画本上还沾着点墨渍;王店长的蓝布衫袖口补着块浅蓝补丁,针脚细密得像蛛网。
“今年是素味斋头一年守岁,”叶总从羽绒服内袋掏出个红封袋,封袋上印着烫金的“福”字,“知道你们大多没回成家,我和廖总合计着,这红包既是拜年礼,也算给大伙儿的安家费——把这儿当自个儿家,别客气。”他先递给王店长,“您是大伙儿的主心骨,这第一个得给您。”
王店长接红包时手有点抖,封袋捏在手里薄薄的,却像有千斤重。她想起去年冬天叶总来视察,看见灶房的烟囱冒烟不顺畅,二话不说让人来修,还自掏腰包换了新的排烟管,当时她就说要请叶总吃顿素斋,叶总笑着说“等过年吃你的桂花糕”,没想到真记在心上了。
“邢成义,”叶总又拿出个红包,“你把菜窖打理得比我家储藏室还整齐,去年冬天白菜一棵没冻坏,这是给你的辛苦钱。”邢成义挠挠头,接过红包往裤兜塞,兜口的纽扣掉了颗,他用别针别着,红包塞进去时硌得慌,却暖得他后颈发麻——他原打算开春攒钱给老家的屋顶补补漏,这下添了笔底气。
苏清沅和徐涛并排站着,手都背在身后,不知该往哪儿放。叶总把两个红包递过去,故意把红包往一起碰了碰,发出“沙沙”声:“听说你们俩为了备年夜饭,把去看画展的票都退了?这红包给你们,初三补个约会去,算我请客。”苏清沅的脸“腾”地红了,红包捏在手里,指尖能摸到里面纸币的纹路,徐涛在旁边小声说:“咱去看下午场的,看完还能回来帮忙。”
轮到陈露时,她正在灶房盛杏仁茶,青瓷碗里的杏仁茶泛着奶白,撒上的桂花像浮着层金粉。叶总把红包递到她围裙口袋里,口袋上还别着块擦碗布:“你那道‘福袋豆腐’,张奶奶在我面前夸了三回,说比她年轻时吃的素斋还地道。”陈露低头搅着杏仁茶,勺底碰到碗沿,发出“叮”的轻响,声音有点闷:“能让老街坊爱吃,比啥都强。”
最后是李萌萌,她正踮着脚够桌上的桂花糕,叶总把红包往她画本里一夹:“听说你画的素味斋被刘婶拿去当手机壁纸了?这红包给你买新颜料,下次画张带我的,我要站在灯笼底下。”李萌萌抱着画本,红包从画页间露出来个角,她突然鞠了个躬,声音脆生生的:“谢谢叶总!我给您画个举红包的!”
廖总这时打开描金红布包,里面是几盒包装精致的点心,有绿豆糕、凤梨酥,还有盒芝麻酥,“这是我托人从南方带的,你们尝尝鲜,”她往每个人手里塞,“别总想着省,年轻人就得吃点好的。”徐涛接过芝麻酥,包装纸上印着只卡通兔子,他偷偷塞给苏清沅:“你爱吃的芝麻味。”
叶总往石桌上坐,看着院里的年轻人分点心,陈露把杏仁茶端上来,碗沿的云纹在阳光下泛着柔光。“年后咱把西厢房拾掇拾掇,”叶总咬了口桂花糕,甜香混着桂花香在嘴里散开,“给你们弄个休息室,累了能躺会儿,再添台空调,夏天做饭也能舒坦点。”王店长赶紧摆手:“不用不用,现在这样就挺好。”叶总却板起脸:“听我的,你们舒坦了,才能做出更地道的素味斋。”
大家围着石桌坐着,阳光透过腊梅的枝桠洒下来,在红包上投下细碎的光斑。邢成义偷偷摸了摸裤兜,红包被别针固定着,不会掉;苏清沅把红包夹在乐谱里,夹在《我和我的祖国》那页;陈露的红包还在围裙口袋里,和擦碗布蹭在一起,却透着股甜香;李萌萌把红包压在画本底下,上面画着个举着红包的卡通人,眉眼像极了叶总。
叶总和廖总要走时,陈露往他们包里塞了袋刚蒸的桂花糕,还有罐新腌的酱萝卜。“路上饿了垫垫,”她拍着包底,“酱萝卜解腻,配茶正好。”叶总笑着推辞:“再拿就成打劫了。”廖总却接过来往车里放:“这是孩子们的心意,咱得接着,明年还来讨桂花糕吃。”
电动车拐出巷口时,叶总从车窗里挥了挥手里的红包,阳光照在红封袋上,亮得晃眼。李萌萌突然想起啥,举着画本追出去,画本上刚画好个速写:叶总和廖总站在素味斋门口,手里举着红包,身后的灯笼穗子飘得老高,像串红色的音符。
回到院里,徐涛把红包拆开,里面是张崭新的百元钞,他数了三遍,确定没数错,抬头看见苏清沅也在拆,两人的钱放在一起,正好能买两张画展的VIP票。邢成义把钱折成小方块,塞进贴身的布袋里,布袋里还有张老家的照片,照片上老娘正坐在门槛上笑。
陈露把红包里的钱铺在灶台上,对着阳光看,水印里的花像朵小梅花。她突然往面粉袋里舀了勺面,“咱再蒸点红糖糕,”她笑着说,“红包的甜,得混着面香才够味。”李萌萌举着画笔跑过来,要把这场景画下来,画里的红糖糕冒着热气,每个糕上都点着个小红点,像个迷你红包。
王店长坐在炉边,听着灶房里的动静——陈露的和面声,邢成义的劈柴声,苏清沅和徐涛讨论画展的笑声,李萌萌的画笔划过纸的沙沙声。她摸了摸口袋里的红包,封袋上的“福”字被体温焐得发烫,突然明白叶总说的“把这儿当家”是啥意思——不是有多大的房子,有多贵的东西,而是有群能一起分红包、一起蒸糕、一起笑着等开春的人。
灶房的锅里,红糖糕正在慢慢发起来,蒸汽顺着锅盖缝往外钻,在房梁上绕了个圈,又轻轻落在每个人的肩头,像给这素味斋的初一,系了条暖乎乎的红绸带。
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淌进素味斋,在青石板上洇出片暖黄。李萌萌把画本摊在石桌上,正给赵大爷的三花猫添胡须,笔尖的墨汁快用完了,她蘸了点红糖水,在猫耳朵上点了点,红得像颗小朱砂痣。“萌萌,你这猫成精了,”邢成义扛着捆新柴从院外进来,柴枝上的雪化了,水珠顺着他的裤脚往下滴,“赵大爷刚才在巷口跟人说,你画的猫比他家老花猫还亲。”
陈露在灶房揉新的面团,打算做晚上的素火烧。面团在她手里转着圈,渐渐变得光滑,像块暖玉。她往面团里掺了把荞麦面,“掺点粗粮更劲道,”边说边往灶膛里添柴,火苗“轰”地窜起来,映得她脸上的绒毛都发亮,“晚上给大伙儿做芝麻盐馅的,就着杏仁茶吃,舒坦。”
苏清沅和徐涛从巷口的书店回来,手里捧着本厚厚的画册,是徐涛用红包里的钱买的。画册封面是片金灿灿的向日葵,苏清沅翻到夹着书签的那页,是幅《素色荷塘》,墨色的荷叶间藏着朵白莲花,“这画风跟咱素味斋多像,”她指尖划过纸面,“简单,却耐看。”徐涛凑过去看,鼻尖差点碰到她的头发,赶紧往后退了退,耳根红得像灶膛里的火。
王店长把叶总送的碧螺春装进锡罐,罐子上的刻痕磨得发亮,是前几任掌柜传下来的。他捏了撮茶叶放进盖碗,沸水冲下去,茶叶在水里翻着跟头,渐渐舒展成嫩绿色的芽。“尝尝新茶,”他往每个人面前推茶杯,“叶总说这茶得用80度的水,不然烫坏了香味。”李萌萌抿了口,茶水的清苦里裹着点甜,像含着片春天的叶子。
院里的腊梅突然落了片花瓣,正好飘在李萌萌的画本上。她捡起花瓣,往画里的猫爪边一粘,“这样更像真的了,”她举着画本给大家看,画里的三花猫踩着片黄花瓣,爪边的红糖渍像块没吃完的糕,“赵大爷肯定喜欢。”邢成义凑过去看,突然笑出声:“这猫的眼神,跟刘婶家三花偷鱼干时一个样。”
陈露把素火烧的剂子捏成圆饼,往芝麻盘里一滚,饼面立刻粘满了白芝麻,像撒了层雪。“晚上吃火烧配杏仁茶,”她把饼放进平底锅,油花溅起来,在锅沿结了层金壳,“再切点酱萝卜,酸溜溜的解腻。”王店长蹲在旁边看,突然说:“年后咱添个烤箱吧,烤火烧更省劲,还能做素点心。”陈露眼睛一亮,“我早就想学做素蛋挞了,用豆腐做挞心,肯定比奶油的健康。”
夕阳斜斜地照进灶房时,素火烧的香味漫了整条巷。刘婶抱着三花猫来串门,猫一进门就往灶房钻,鼻尖蹭着平底锅沿,被陈露抓着后颈提起来,“馋猫,刚出炉的烫,”她往猫嘴里塞了点芝麻,“给你解解馋。”刘婶看着石桌上的画本,指着赵大爷那页笑:“萌萌这画,把赵大爷的老寒腿都画得直了,赶明儿给我家三花画张全身像,我挂墙上镇宅。”
徐涛和苏清沅坐在廊下分吃芝麻酥,酥饼的碎屑落在蓝印花布上,像撒了把碎星。“初三的画展有场讲座,”苏清沅捏起块酥饼递到徐涛嘴边,“咱听完讲座再回来?”徐涛张嘴接住,芝麻粘在嘴角,“听你的,就是得跟王店长说一声,别让他等着急。”远处传来卖糖葫芦的吆喝声,拖着长长的尾音,像支甜滋滋的歌。
邢成义把菜窖的门钉死,门板上的红漆被他补了又补,此刻在夕阳下泛着光。他摸了摸裤兜里的红包,突然想起老娘的棉鞋该换了,开春得扯块厚布,让陈露帮忙纳双鞋底,“陈露纳的鞋底,针脚密得像鱼鳞,穿三年都磨不破。”他对着菜窖门笑,笑得后颈的汗珠都亮了。
李萌萌把画本收进抽屉时,发现王店长在她的颜料盒里添了支新的钛白,管身上还系着根红绳。她抱着颜料盒跑到炉边,王店长正用布擦锡罐,“这是用我的红包给你买的,”他头也不抬地说,“叶总说了,好马得配好鞍,好画家得用好颜料。”李萌萌往他手里塞了块红糖糕,“王店长吃,甜的。”
暮色漫进素味斋时,灶房的灯亮了,昏黄的光透过窗纸,在院里投下片暖融融的圆。陈露把最后一盘素火烧端上桌,芝麻在灯光下闪着油光,酱萝卜的酸香混着杏仁茶的甜,在空气里缠成一团。王店长端起茶杯,茶水里的碧螺春像沉在水底的翡翠,“来,大伙儿碰一个,”他的声音里带着笑意,“祝咱素味斋的初一,甜甜蜜蜜,来年更红火。”
茶杯碰在一起,发出清脆的“叮”声,像颗糖落在心尖上。窗外的灯笼还在晃,金穗子扫过窗棂,留下细碎的影。李萌萌突然举起画本,画里的每个人都举着茶杯,杯口的热气连成一片,像条暖乎乎的云。她在画的最后添了行字:“素味斋的初一,有茶的香,有糕的甜,有大伙儿的笑,这就是最好的年。”
灶房的锅里,杏仁茶还温着,桂花在茶汤里打着转,像在数着桌上的笑脸,数着这素味斋里,慢慢漫开来的,比红糖还浓的甜。